理事會會長的話
(1) 第九屆會長余大偉

會長的話 余大偉
各位尊敬的高齡教育工作者,我是第九屆理事會會長余大偉, 很高興和大家在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這個大家庭相識結緣, 和大家一起繼續發光發熱,與時俱進,達到「老有所屬、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的人生另一境界。
本會自1997年創立,和香港特區一起成長,至今已26年, 由最初300多名創會會員,發展至今,已超過7800名會員。 很感謝歷屆董事會和理事會各位領導和成員,不辭勞苦,團結合作,薪火相傳, 令會務得以蓬勃發展;並凝聚了一群熱心的退休教育仝工, 為本會結集了豐厚的人力資源。
本會的康體部、文教部、旅遊部和福利部, 一直以來都積極為會員提供各種不同服務和活動,包括:合唱團、中樂團、卡拉OK組、 舞蹈組、乒乓球組、門球班、地壺球班、太極班、氣功班、書法班、西畫班、國畫組、 剪紙班、攝影組、文學社、圍棋研習組等,活動豐富,多姿多采。 福利部去年在本會會址舉辦年宵,為會員精心搜羅價廉物美的年貨,甚受會員歡迎。 新冠疫情期間,理事會和董事會一眾成員,惦念高齡會員的近況, 於是由會員部和福利部合力徵集義工,透過電話向高齡會員慰問送暖; 並透過各種途徑,募集抗疫物資,為有需要的會員提供支援,口碑載道, 義工們備受會員稱讚。
我們新一屆理事會全體成員,會秉承本會的宗旨,群策群力, 承先啟後,繼續為會員提供各種優質的活動和服務。此外,我們會建立本會的「人才庫」, 積極探討和其他友會和團體合作,構建更大的平台, 讓我們的會員可以參與各種社會服務和工作,真正做到「老有所為」, 為人生畫出更亮麗的彩虹。
《 回頂頁 》
(2) 第六、七、八屆會長羅慶琮

歡迎各位退下火線的教育同工 羅慶琮
歡迎您!
我們的會是您們的樂園,我們有合唱團、民樂組、粵曲班、拉丁舞班、書畫班、 智能電話班等班組,我們組織有特色的旅行,我們安排參觀、講座, 詳情可參閱我們各部的內容和我們的會訊。在這裏,您們可以重拾所長, 您們可以尋找新的興趣, 您們可以認識新事物,您們可以聚會舊朋友, 認識新朋友,也可以為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 回頂頁 》
(3)第四、五屆會長李金鐘獻辭

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李金鐘
1999年11月9日我在深圳寶安區公明鎮一間為香港人子弟開辦的學校以校長的身份接待一批來自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的理事及會員聯絡人,當天下午並騰出會議室讓來自香港的客人舉行座談會。返港後不久我被邀請為會務顧問,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本會會務的工作。
2000年9月我從校長的職位退下,就與內子何芷阡加入高齡教工會,從此我倆與高齡教工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2年6月第二屆理事會由鄧統元校長當會長,而我當上了副會長並兼任文教部主任;2005年6月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由張欽燦校長擔任會長,我繼續被選為副會長。到2008年6月第四屆理事會誕生,我被推舉為會長;到2011年6月改選,我又連任會長,一直到現在。整整十年,我們的會址從彌敦道555號5樓搬到彌敦道鴻星大廈2樓,至今年4月又搬到新的會址砵蘭街62—66號昌威大廈2字樓,每一次的搬遷正說明我們的會員日益增加,我們會務發展更加蓬勃,我們的發展潛力更可以說是蓄勢待發,未可限量!
本年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在本會新會所舉行了開幕典禮,荷蒙教育局常任祕書長謝凌潔貞太平紳士、中聯辦教科部李魯副部長及教聯會會長楊耀忠校長、本會名譽會長吳康民校長、鄧統元校長、張欽燦校長、王齊樂校長等聯合主持剪綵,眾多贊助人、會員出席典禮,會場氣氛?馨歡樂,大家心情興奮,表示願意為會務發展貢獻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所以我在會上表示〝我為高齡教工們歌唱〞這是我肺腑之言。
十年人事幾番新,不論是在香港、內地和世界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在錯綜複雜的變化中使到我會不斷壯大,成為香港退休教工溫馨之家、快樂之家、和諧之家,正是我們董事會、理事會亟須研究的課題,深信在全體董事及理事衷誠團結合作下,大家全力以赴,為會務的發展出謀獻策,為會員的福祉、聯誼、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援,我們高齡教工會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值此本會成立十五週年之際,謹祝本會會務蒸蒸日上,全體會員身心康泰!
(4) 第三屆會長張欽燦

在高齡教工會的那些年、那些事 張欽燦
《生命,不盡的長流》,這是我一位友好作家一本作品的書名。我很喜歡這個書名,它引起了我的遐思……
我於1997年加入高齡教工會(以下稱我會),擔任過籌委會、理事會的工作,也一直參加會方舉辦的大型、基層班組活動。在長期的會務實踐中,我認識了很多好人,也經歷過很多好事,我深深感到透過我會這個活動平台,在我的生命歷程中增添了不少正能量,讓我更加理解老有所屬、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為的深層意義。
我會舉辦的活動,多姿多彩,令人印象難忘。
例如:
1999年我會應邀參加遼寧省慶祝國慶50周年活動,受到高規格禮遇,大家十分感動。
2000年1月合唱團首次在香港大會堂公開演出。不少團員是老來學吹打,生平第一趟登台表演,心情格外興奮。
2005年5月,我會應邀組團赴北京訪問,參觀國家教育部、清華大學等處……獲益良多。
2007年4月我會會員一百二十多人參觀訪問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呂新華主任親切接見,並發表溫馨講話。
此外,還有參觀北角新落成的廉政專員公署大廈、參加上海世界博覽會旅遊……等等、精彩活動不勝枚舉。不過,令我特別回味的,倒是下列三件事:
1. 修訂"會員資格"
我會成立以來,會章內關於"會員資格"一項,曾經過多次修訂,作了一些頗有建設性的增刪:
1.) 增設"贊助會員"。讓會員的配偶,也可以申請入會,老伴同樂,顯人性化。
2.) 增設"預備會員"。讓那些接受當年政府獎勵官津學校教師提早退休者,也可以申請入會。
3.) 規定工作年限 "滿一年"。讓申請者明確從事教育工作時間的所需要求。
4.) 刪去工作地點 "在本港"的限定。讓內地外國的同工,都可以申請入會。
5.) 刪去申請者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中"永久性"三個字。讓內地持單程證或外國有居港權的人,可以申請入會。
多年來,每項修訂都經過理事會詳細討論後,提交會員大會通過的。2011年6月會章是最新版本。本會2012年的日記本子亦有記載,可予參考。 這些修訂,表面看似平常瑣碎,實質是會方秉持以會員為本的精神,結合社會實際,慎重考慮而作出的決定,有利於擴大團結,有利於會的持續發展。可謂,會務無小事,於細微處顯真功夫。
2. 舉辦穗、港、澳(台)退休教師交流聯歡
一年一度的穗、港、澳三地退休教師交流聯歡,已舉辦十多屆了。每屆的主辦方,總是竭盡全力,精心策劃,安排參觀訪問的都是富有特色的景點、學校,還有座談、晚宴、遊藝表演等。各地同工相聚,增進友誼,加深了解,擴大視野,大家均很歡迎這項活動。
2006年輪到我會做東道主,在港舉辦活動。那一年,我們有幸邀請了台灣退休教師組團參加,成為穗、港、澳、台四地交流聯歡,她們一行十多人上台表演美健操,動作簡單、美妙、充滿魅力、帶動全場起舞,氣氛頓然達至高潮,成為一次具有開創性特殊意義的活動。際茲海峽兩岸開放,各地民間交往方便,我們期待台灣同工,創造條件,早日齊來參加我們的聯歡活動。
值得一提另一次活動,2008年由廣州方面做東道主。我會邀請了"光纖之父"高錕校長一起赴穗參加聯歡,他應諾了並遊畢全程,十分開心。這位舉世知名偉大科學家的出現,為該次聯歡活動,譜寫下光輝的一頁。他是我會的名譽會長,我會也因而沾了點光!
翌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3. 籌建山區希望工程小學
為了幫助內地山區兒童入學,2006年3月會方接納了徐憲清、郭勳亮等十一位會員的倡議,決定開展興建希望工程學校籌款運動,作為祝賀我會成立10周年慶典的一項獻禮。結果成績甚為美滿,會員反應熱烈,捐款人數近400人,共籌得款項一百八拾餘萬元。
理事會成立建校組,由翁益彰副會長任組長,專責推行建校工程事宜。會方當年抓緊時機與有關機構簽約立項,及時動工興建。經過兩年多的辛勤努力,終於在2008年底前,建校工程,全部順利完成,在黔、川、贛、粵四省山區,共建成了12所希望小學。山區的孩子們,可以到新校舍上課了!這是我會對內地教育事業的一項貢獻。
建校期間,會方務須經常派員親赴各校實地視察,以確保工程質量達標,校舍如期落成。大量人手安排,並非易事。幸得我會有許多熱心會員,願當義工,不辭勞苦,遠赴山區督視。他們均自負全部交通住宿費用,全無動用捐款分毫。翁、徐、郭等幾位主要負責人,更要多番往返奔忙,實在是建校工作的大功臣!
由於嚴控撥款程序,在付清全部工程費用後,捐款方面,仍有少量結餘,已撥交我會慈善基金備用。
以我們區區一個高齡退休教師的聯誼會,依靠自己力量,用短短兩年多時間,便在內地建成了12所山區小學,實在值得自豪!會員們的慷慨捐輸;工作人員的熱心服務,充份表現了崇高的奉獻精神,令人敬佩!
在高齡教工會這麼多年,很多事情雖然過去了,因為很特別,很令人感動,於是忘不了也忘不掉,只好長留在腦海中,成為一幕一幕美好的回憶。
生命總會有好有歹。我相信,能夠堅守信念,就能找到好的物事。我會會內臥虎藏龍,讓我們繼續尋找更多好人好事,不斷寫出動人的篇章吧!
生命,不盡的長流。
會長獻辭
(5) 創會會長、董事會主席鄧統元

繼往開來 邁上新台階 創會會長 鄧統元主席
1997年6月,正當香港同胞歡欣鼓舞、密鑼緊鼓地迎接回歸祖國的大好日子,我們的「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宣告成立。「高齡教工會」,是香港退休教育工作人員的大家庭、大樂園、大課堂。今年,是她創會十五周年的會慶,我謹致予熱烈的祝賀!
十五年以來,「高齡教工會」在歷屆理事的積極帶領和會員們的共同努力,以及社會友好人士的熱心關懷之下,會務不斷發展。創會時會員人數才兩三百位;現在已逾五千餘人。根據不完全的統計,香港教育界退休人士約三萬人,我們的會員約佔其中的六分之一。會員來自各大、中、小、幼學校和教育機構,代表性相當廣泛。
為適應高齡退休人士的需求,本會著力開展多元化有關文化、康樂、體育、福利以及旅遊等活動,深受會員的歡迎,參加者十分踴躍。其中,如合唱團、旅遊團以及醫療保健講座等活動,更成為我會的品牌,頗富社會信譽。
本會會員退休前,長期從事教育及教學工作,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現在雖然退出了第一線工作崗位;但他們退而不休,希望在有生之年,繼續為國家、為社會、為教育獻心獻力,添磚加瓦。多年來,本會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關注教育問題,舉辦各種講座、座談等等,竭盡公民的責任。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會員的歸屬感、凝聚力和責任心都很強。自本會成立以來,會所設立於九龍的中心地帶,油麻地地鐵站附近,交通十分方便。可惜,會所在一座商業大廈的二樓,沒有電梯可直接上落。近年來,有不少年事較高,體質較弱的會員發出了強烈的呼聲,希望會方設法另覓新會址。經過我們不斷的努力,以及友會的協助支持下最近在原會所附近找到了一個新會址。
有了新會址,隨著便需要進行裝修工程和搬遷工作,需要龐大的人力和財力。令我們最為鼓舞的,這個訊息在我們的《會訊》公佈之後,立即獲得會員和會友們的熱烈響應,出錢出力,踴躍捐獻,不到兩個月便已籌得港幣70多萬元。此次籌募目標到九月已逾100萬元。裝修和搬遷工程亦在會員義工的參與下順利完成。理事會在9月份舉行新會所開幕酒會,可喜可賀!
總之,過去的十五年我們做了一些工作,發展了會務,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工作中不足之處仍然不少,不能自滿。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再接再厲,承前啟後,與時俱進,令會務工作更上一個新的台階。為此,我們建議以如下幾方面為重點著力抓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第一、 加強會員的溝通和聯繫,逐步建立會員聯絡網。「會員為本」,是本會的立會宗旨;「服務社群」,是我們的工作方向。我會會員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學校,有各自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我們聯繫的方式不必強求一致,可採取多種形式,百花齊放,逐步推廣。目前,亦可考慮先行採用電子互聯網通訊方式溝通信息。
第二、 繼續發展多元化的班組以及其他文康體活動,以豐富會員的退休生活,為會員服務。目前,我會屬下的班組不下數十個,是最受會員歡迎的品牌項目之一,應當給予更多的支援。加強對班組的領導和協助,積極調動組員的潛能,增進彼此間的團結,是鞏固我會基層的重要舉措。
第三、 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關注教育問題,為香港的穩定繁榮和發展作出貢獻。香港是我家,教育工作是我們的老本行。香港回歸祖國以後,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我們香港人當家作了主人。「夕陽無限好」,我們退而不休,希望繼續煥發長者的光和熱。
第四、 團結老、中、青會員,發揮中、青會員的骨幹作用,擴展義工團隊工作。從我會的實際情況看,八十歲以上的會員是「老」,七十歲左右的為「中」,「青」則包括五、六十歲剛退休不久的會員。其實,不論老、中、青,都是我們的前輩,我會的「傳家寶」,應當多珍惜,多尊重,多關懷。中、青會員,是我會的接班人,是我會持續發展的希望。我們也應對他們多關心, 幫助和支持。
第五、 發揚團隊精神,堅持會務自身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我會自成立以來,實行民主集中與集體領導下分工負責的工作體制;同時,確立了分層負責的會議制度,以及會務管理制度。實踐證明,發揚民主、集思廣益、職責分明、分工合作,是開展會務活動和工作的根本保證。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繼續堅持。 最後,請允許我在這裡再次向多年來關懷和支持我會工作的各位名譽會長、顧問、贊助人以及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