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6月
返回*目錄
6月6日新聞摘要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06 - 06(星期五)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如認為內容合適,歡迎轉發。歡迎各位點擊進入高齡教工會網頁中的「新聞摘要」: www.sew.com.hk/n.php
(一) 國際
(1) 特朗普全面暫停12個國家(阿富汗、緬甸、乍得、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海地、伊朗、利比亞、索馬里、蘇丹和也門)的公民以移民和非移民身份進入美國。此外,亦對另外七個國家(布隆迪、古巴、老撾、塞拉利昂、多哥、土庫曼斯坦和委內瑞拉)的公民實施部分限制入境措施。
(2) 特朗普宣布對哈佛大學實施新的限制:暫停或限制哈佛大學參與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項目資格;加強對與哈佛大學相關的外國學生和學者的審查;和要求哈佛大學全面配合聯邦政府的信息請求,及時提供與外國學生相關的必要數據。哈佛校方直斥此為特朗普政府採取的又一次非法報復措施,侵犯了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哈佛的權利。
(3) 美國教育部表示,哥倫比亞大學違反了聯邦反歧視法,若哥倫比亞大學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合規調整,可能影響該校的認證資格。
(4) 以色列士兵再向加沙南部一個美國救援組織設立的援助物資分發站發動襲擊,造成27人死亡,是3日內的第三宗。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事件在道德上不可接受。安理會對一項由10個非常任理事國提出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該決議草案要求在加沙地帶立即無條件永久停火,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立即無條件解除所有對加沙地帶的人道准入限制。安理會14個投了贊成票,常任理事國美國行使了否決權。
(5) 特朗普發文,表示與普京對話1小時15分鐘內曾談及俄烏多次攻擊行為,他指普京強烈表明將會回應烏克蘭周日的蜘蛛網行動。兩人對話良好,但不會立即帶來和平。
(6) 越南衛生部數據:越南生育率連3年創新低,去年更跌到僅1.91%。為挽救低生育率,越南政府決定取消二孩政策,由夫妻自己決定生多少孩子。
(二) 兩岸
1. 美國晨間諮詢公司民意調查顯示,中國的全球淨好感度為8.8,美國為-1.5。這是自該機構進行相關追蹤以來,中國的全球好感度首次超越美國。
2. 美國汽車與設備製造商協會稱,零部件公司的供應鏈正面臨嚴重的實時風險。呼籲立即採取行動,應對中國限制稀土和其他礦產出口的問題。
3. 央視報道指,台灣民進黨當局長期與美國國家情治部門合作,配合美國「亞太戰略」;美國情治部門則長期為台灣「資通電軍」提供人員培訓和技術裝備支持,多次派出所謂「前出狩獵」團隊赴台,對大陸開展網絡攻擊。
4. 國家衞生健康委會提出:到2025年底,開展產科醫療服務的三級醫療機構全部能夠提供分娩鎮痛服務;到2027年,開展產科醫療服務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能夠提供分娩鎮痛服務。
5. 受「五一」假期效應帶動,財新5月服務業PMI錄51.1,符合預期。此前公布的5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下降2.1個百分點至48.3%,顯示國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疲軟。
6. 面對惡劣環境,許多昆蟲演化出了一種生存策略——滯育,以「假死」狀態對抗惡劣環境。安徽農業大學聯合中科院團隊,發現一個名為Cycle的生物鐘基因在調控昆蟲滯育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7.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加速器裝置,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鏷-210,該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鏷同位素。
(三) 港澳
1. 警務處以「低空經濟與警政創新」為主題,與相關領域專家共同探討低空經濟相關政策、產業機遇、技術應用與風險評估。
2. 政府擬將全運會和立法會選舉結合宣傳,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表示,政府極為重視,「務求做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效果」。預計全運會有10萬人次觀賽。
3. 政府提出探討開放籃球博彩,展開為期一個月公眾諮詢,政府一共收到1,063份意見,當中94%人支持政府規範籃球博彩活動,反對只有不足4%。
4. 警方新界北重案組人員拘捕嶺大學生會骨幹成員(3男1女),他們於2024年至2025年期間,涉嫌盜用學生會經費100多萬元。
5. 今年以來有多間戲院結業,電影界反映面對貴租困境。有物業投資者指:個別業主寧願丟空商舖,都不願減租,因為要面對銀行壓力。
6. 八達通宣布,將與的士車隊BigBoss Taxi合作,在目前的八達通程式中推出集「Call車、支付、結算」的功能,市民可直接在程式叫車。
7. 澳門環境保護局顯示2024年資源廢物回收量、電動車數量及綠地面積按年有所增加,特區政府按實際環境狀況持續推出相應的環境政策及措施,以配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8. 澳門旅遊局將於6月6-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感受澳門」大型路展,繼續展開東南亞國際市場宣傳,並將攜同澳門旅遊業界於當地舉辦澳門「旅遊+會展」最新產品資訊推介會及洽談會,拓展國際客源市場。
視頻精選:中美博弈至少維持二三十年?香港如何應對人口老化和氣候危機?(陳坤耀)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article/4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