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6月 返回*目錄

6月5日新聞摘要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06 - 05(星期四)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南韓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總統大選獲勝宣誓就職。他承諾將恢復南韓民主。外交政策尋求「實事求是」,在美韓同盟基礎上,推進美日韓合作,亦將推動與北韓合作及對話。
 
2. 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茨承諾,將在未來20年捐出自己99%的財富,用作改善非洲醫療及教育。他亦呼籲建立人工智能協助改善非洲醫療。
 
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美國總統特朗普激進的貿易政策,已使全球經濟陷入低迷,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由去年的3.3%降至2.9%,美國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由去年的2.8%下滑至1.6%。此外,美國今年整體通脹預期較3月預測值上調0.4個百分點,升至3.2%。
 
4. 特朗普政府要求進行關稅談判的貿易夥伴提交「終極方案」(包括購買美國工業和農產品的關稅和配額報價,以及解決任何非關稅壁壘的計劃),以趕在7月8日所謂「對等關稅」恢復實施前達成協議。
 
5.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跨部門共享數據,被外界質疑他有意收集美國人的個人資料,針對性地監控部分群體。
 
6. 特朗普大選勝出後,承諾將企業帶回美國,然而其家族名下的特朗普集團,卻進一步大肆進行海外擴張,引發外界質疑。自去年11月以來,特朗普集團與合作夥伴公開宣布了12個國際項目,涉及高級住宅、酒店和高爾夫球場等,遠超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的海外交易。
 
7. 日本政府公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當地2024年的新生嬰兒人數連續9年減少,更是首次降至少於70萬名水平,反映日本生育率問題持續。
 
 
(二) 兩岸
 
1.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習近平指出,中國和白俄羅斯是真朋友、好伙伴。兩國傳統友好歷久彌堅,政治互信牢不可破,各領域合作全面推進。盧卡申科稱,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制裁施壓,為世界樹立了榜樣。
 
2. 外長王毅會見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稱當前中美關係處於重要關鍵節點,平等尊重是雙方交往前提,對美方近日接連一系列消極舉措,損害中方正當權益,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希望龐德偉做中美之間可信的溝通者、分歧的調解者,以及合作的促進者。
 
3. 關於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美國、印度、德國汽車商近日相繼發出警告稱,如果出口管制不能解決,可能導致生產延誤。
 
4. 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出席世貿組織小型部長會議期間,會見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王文濤指出,面對個別成員任意加徵關稅,世貿組織應加強監督,督促有關成員的雙邊貿易安排符合世貿組織規則,避免損害其他成員利益。
 
5. 王文濤亦別和澳洲貿易部長法雷爾、加拿大國貿部長西杜會晤。王文濤呼籲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6. 端午假期運輸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7875.2人次、同比增長3.5%,創歷史同期新高,全國鐵路運輸安全平穩有序。此外,全國郵政快遞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5.11億件,同比增長19.4%。
 
 
(三) 港澳
 
1.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年香港會議將舉行,以「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轉型」為主題,探討如何善用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開拓環球創科合作。會議預計將吸引800多名海內外的頂尖專家、學者及政經領袖,加快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2. 民建聯前日舉行『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高峰論壇』,同步啟動「民建聯人才高地辦公室」幕儀式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劉光源等人。民建聯人才高地最新人才2.0政策倡議,包括強化香港的國際城市形象、深化國際化生活環境、建設國家實驗室、重點企業引進策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港人港稅」試點、優化各項人才來港計劃等。
 
3.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訪問前海,參觀進駐夢工場的香港大學青年科創學院、港青驛站和港式文化體驗空間,了解香港青年在前海的創業經驗和生活情況,並就青年發展工作相互交流。
 
4. 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今年首季錄得逾4,000宗網絡保安事故,按年激增67%,其中網絡釣魚涉及的惡意URL佔約1.1萬個,按年增23%。中心指出,以「二次詐騙」及「WhatsApp賬號劫持」最常見。香港警務處聯同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反詐騙中心展開首次聯合行動,成功拘捕1,858人,凍結逾3.26萬個銀行賬戶,以及攔截1.57億港元騙款。
 
5. 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公布,本年度有接近19500人參加小一統一派位,當中超過15500人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整體滿意率為九成。
 
6. 禁毒專員李基舜表示,去年全年錄得300人被呈報吸食太空油毒品,但今年首季已經有191人吸食,佔去年全年6成;而當中近7成為21歲或以下青年,年紀最小更只有12歲。
 
7. 澳門立法會法案建議由社工局指定政府或民間社服機構社工擔任調解員。目前適用法案建議範圍的特定家事案件每年約 200多宗,而現時約 200至 300名社工從事家庭輔導工作,今年起將開展調解員專業培訓。
 
8. 澳門接受2022年至今出生,已領有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嬰兒,父母任何一方申請今年度18000澳門元的育兒津貼。
 
 
文章精選: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大有深意 (田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