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5月
返回*目錄
5月21日新聞摘要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5 - 21(星期三)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普京表示,俄羅斯將提議並準備與烏方就兩國未來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研究起草一份備忘錄。備忘錄將確定一系列主張,如解決危機的原則、可能達成和平協議的時間表,以及在達成相關協議的情況下臨時停火等。
(2) 澤連斯基表示,烏方不會在領土問題上妥協,不會從領土撤軍。烏方關於結束戰爭的原則條件包括停火、交換被俘人員、送返烏克蘭兒童等。
(3)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進口徵收關稅、加強邊境出入口管制和廢除多項促進跨性別政策,導致很多國際會議從美國移師加拿大舉行。
(4) 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星期一(19日)宣布因哈佛未能妥善應對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和種族歧視問題,終止向哈佛大學提供的6,000萬美元聯邦撥款。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也被指反猶太主義而成為攻擊目標。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政府最近幾周已經凍結或取消哈佛總額近30億美元的聯邦撥款與合同。
(5) 法國、英國和加拿大19日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反對以色列擴大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呼籲以政府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並立即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聲明表示,如果以色列不停止新一輪軍事進攻並解除對人道主義援助的限制,三國將採取具體措施予以回應。反對以色列任何擴大在約旦河西岸定居點的企圖。以色列必須停止非法定居點建設;三國致力於承認巴勒斯坦國,這有助於實現「兩國方案」,並準備為此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
(6) 英國與歐盟19日舉行英國「脫歐」後首次英歐峰會,達成多項協議。英歐領導人均表示,此次峰會是「歷史性時刻」,成為雙方關係「重置」的標誌。分析人士指出,英歐關係一度冷淡,但美國政府政策轉向,是促成英歐再次「牽手」的一個因素。
(二) 兩岸
(1) 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於5月30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2022年,中國與近20個立場相近國家共同發起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倡議。經過共同努力,已經完成《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談判,並一致同意國際調解院總部設在中國香港。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近60個國家和聯合國等約20個國際組織將派高級別代表出席5月30日舉行的簽署儀式。
(2)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20日均發佈消息,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個基點。其中活期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個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調15個基點,分別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調25個基點,分別至1.25%和1.3%。
(3)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5年5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0%,5年期以上LPR為3.5%,均較上月下降10個基點。
(4) 第十五屆全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主創團隊總監製、來自中國香港的劉偉強表示,十五運開幕式將呈現粵港澳三地特色。他指出,粵港澳融合呈現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因三地一直保持交流。三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同根同源,主創團隊會找出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化符號,放在開幕式中,體現嶺南文化。
(5) 新華社19日發表述評文章《賴清德當局上台一年惡行纍纍》。文章提出賴清德當局上台一年來六大罪行,並指其為撈取政黨和個人私利,在謀求「台獨」分裂和危害台海和平的末路上狂奔。公然鼓吹「新兩國論」,蓄意升高兩岸對立;變本加厲製造「綠色恐怖」,阻限兩岸交流交往;向外部勢力獻媚輸誠,賣台害台;圖謀兩岸經貿「脫鈎斷鏈」,致使島內百業凋敝。纍纍罪行,罄竹難書。
(三) 港澳
(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20日出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儀式致辭時表示,寧德時代今天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在兩個層面有重要意義:第一是它反映了企業和投資者對香港股票市場的信心。第二是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加速它們的全球戰略布局。
(2)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20日率領跨局代表舉行記者會,公布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將推行的項目。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在會上介紹活化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項目,目標2026年第一季開放予公眾使用。發展局建議該處用地連同紅磡站一帶土地重新規劃及發展,釋放商住及旅遊潛力,提供一個更
有活力的海濱,相關發展目前正進行公眾諮詢。
(3) 旅遊局推深度遊,擬邀全球「KOL」來港,於20日公布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即將推行的9個項目,包括香港工業品牌旅遊、維園市集、紫花風鈴木園、特色社區-舊城中環深度遊、特色社區- 香港龍城深度遊、紀律先鋒巡禮、開放舊油麻地警署、「四山」旅遊,以及活化前紅磡鐵路貨運碼頭。
(4) 今年12月7日立法會舉行選舉,選舉事務處提醒合資格的個人或團體,如尚未登記為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及/或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民/投票人,盡早於法定限期6月2日或之前提交登記申請。
(5) 特首李家超提到,政府維持今年經濟增長2%至3%預測不變,股市表現良好,日均成交額達270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倍。他認為在經濟轉型期內,不同行業或面對起跌,但整體而言,今年本地經濟生產總值正增長,政府會開拓更多新興市場,創造商機。
(6) 新冠病毒活躍程度有上升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表示,總體而言,新冠已逐漸成為階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鍾南山表示,在香港,83%以上的重症或死亡病例是65歲以上人群,且90%以上有合併症,比如腫瘤疾病、免疫低下或心臟病、腎臟病等。對於部分65歲以上且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來說,存在一定危險,建議感染者要在48小時內盡快服用特效藥,如來瑞特韋、先諾特韋和民得維等,避免發展成為重症。
(7) 為回應澳門社會訴求,本年度向每名受益人發放的電子醫療券補貼金額調升至澳門元700元。
文章精選:
加強統籌 善用科技 積極解決民生「小事」(星島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