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5月
返回*目錄
5月2日新聞摘要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05 - 02(星期五)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美國與烏克蘭於周三正式簽署「重建投資基金協議」,該協議是原有礦產協議的折衷版,烏方以部分礦產開採權換取美方持續軍事安全保證。
(2) 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率初值為按季下跌0.3%,2年半以來再倒退,亦與市場預期的增長0.3%大相逕庭。經濟數據觸發沽盤,道指早段跌近800點,「恐慌指數」的VIX指數一度抽升逾16%,高見28.17。
(3) 美國富商馬斯克日前表示,將逐漸淡出政府效率部,專注於自己的生意,但據報電動車生產商Tesla特斯拉的董事會開始物色人選,接替馬斯克出任行政總裁。馬斯克和特斯拉董事會主席均否認報道。
(4) 5月1日,韓國檢方就尹錫悅發動緊急戒嚴進行追加起訴,增加涉嫌濫用職權罪。
(5) 美國晶片巨頭Nvidia的CEO黃仁勳,4月30日在一個科技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AI(人工智能)並不比美國落後;點名華為是最難應付的科企;呼籲美國總統特朗普修改AI晶片出口規範,讓美國企業更能抓住未來的機會。
(6) 4月30日,耶路撒冷山區突發大規模山火。以色列消防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場火災可能是該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火災,已向多國請求消防援助。
(二) 兩岸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出席金磚十國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王毅呼籲金磚國家表態,團結抵抗強權政治。
(2) 內地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簡稱「十五五」)明年展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主持召開「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必須把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他指出:未來5年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因勢利導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優化」,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
(3) 五一假期正式開始。大數據分析發現,今年五一假期出遊熱度從4月22日就開始升溫,5月1日直接衝頂!出遊人群規模預計比去年提升8%。節前一周國際漫游業務訂單量同比增超過50%。日韓、東南亞等短線出境遊佔比逾六成。歐洲方向的長線出境遊也增長27%。
(4) 中美關稅戰爆發之際,內地首部《民營經濟促進法》昨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5月20日實施,強調民企與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民企經營者的人身、財產及經營自主權等受法律保護。
(5) 美國發動針對中國關稅戰後,總統特朗普曾透露兩國正就關稅進行談判,惟中國外交部連續否認。央視旗下自媒體「玉淵譚天」發文:近一段時間,美方通過多種渠道主動與中方接觸,希望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
(6) 路透據知情人士消息:中國已制定一份可豁免125%關稅的美國產品清單(包括特定藥品、微晶片和飛機引擎),並正私下通知企業這一政策,旨在緩解與美國貿易戰的影響。
(三) 港澳
(1) 5月1日開始,僱主解僱僱員不可再用強積金強制性供款對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中長期對僱員幫助很大,未來有更多的錢為退休做準備,而僱主提早解僱員工亦毫無好處。他表示:制度不設追溯期,2025年5月1日之前所有年資產生的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仍然可對沖。政府亦設25年的資助期,幫助僱主。網上亦有對沖計數機,幫助僱主了解需承擔的費用。
(2) 五一黃金周長假展開,入境事務處預計共約有571萬人次,包括香港居民及訪客經海、陸、空管制站進出香港;深圳關口方面,預計約有490萬人次會經各陸路邊境管制站進出香港。
(3)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繼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訪問行程,先後與當地官員及機構代表會面,並參觀當地文化地標,推動香港與中東地區的交流。
(4) 課外活動對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惟基層家庭或難以負擔費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捐超過四億港元策劃及捐助為期6年的「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計劃參照著名的「El Sistema」音樂教育系統,為就讀低收入地區小學的學童免費提供優質、度身制定的音樂和體育活動,旨在培養孩童從小對藝術和體育的興趣,促進學童的全人發展。
(5) 香港機場管理局30日舉辦香港國際機場酒會2025。會場內亦設置多個體驗區 ,展示機場多項最新發展,包括SKYTOPIA發展項目、創新和尊貴的旅客服務 、最新的零售及餐飲選擇、航空貨運發展等。
(6) 澳門博監局公佈,今年4月賭收為188.58億元,較2024年同期上升1.7%。2025首四個月賭收合計765.14億元,按年升0.8%。
(7) 科技教育是大勢所趨,澳門教青局局長龔志明表示,近年推出智慧教學先導計劃,透過平台為教師提供智能題庫、智能改卷及智能模組等,減輕工作。人工智能分析學生的弱項,因材施教派發相關作業。該計劃現有二十五所學校自願參加,已投入六七千萬元,下學年冀普及至所有學校,完善科普教學。
(8) 澳門衛生局局長羅奕龍羅奕龍稱,非營利醫療機構社區門診的資助名額,由每年十六萬個增至約十八萬個,增幅為12.5%。同時與澳門協和醫院加強合作,縮短各項服務的輪候時間,並加強與內地高水平醫療機構合作。
文章精選:關稅陰霾籠罩須穩預期,民營經濟法成及時雨 (星島日報-1-5-25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