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4月
返回*目錄
4月15日新聞摘要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04 - 15 (星期二)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為香港高齡教工會會員及友好提供瞭解世界、內地和港澳地區發生的大事和社會脈搏。《摘要》將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13/4正式開門迎客,各國展館舉行開館典禮。估計首日進場人數超過14萬。
(2) 美國早前宣布智能手機和電腦將免除「對等關稅」,總統特朗普周日澄清:指對智能手機與電腦的豁免將僅為短暫措施,並承諾將對半導體產業展開國家安全貿易調查。
(3)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表示:美國與中國已通過中間人就關稅問題進行了「初步接觸」。
(4) 日本將發生百年一遇大地震傳聞風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文提醒公民防範地震災害。
(5)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因涉嫌內亂罪,周一首次以平民身分出庭受審。法院加強周邊的保安,禁止媒體進入法庭拍攝。尹錫悅全盤否認檢方指控。若內亂罪成立,最重可能面臨死刑或終身監禁。
(6)美國在暫時解除對他國關稅升溫的同時,卻對中國越發強硬。法國財長隆巴爾表示:中國平價貨品已淹沒歐洲,法方正透過分析貨物流動密切監控,以防堵中國產品進一步湧入,甚至將推動歐盟設定邊境配額,以保護歐洲市場。
(二) 兩岸
(1)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應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越南國家主席梁強邀請,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
(2)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我們敦促美方放棄極限施壓的錯誤做法,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3) 有參與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的內地科創企業表示,幾年前已經將生產線遷往全球各地,中美關稅戰升級對公司業務影響有限。
(4) 日本大阪世博前日開園,展期6個月。以「中華書簡」為設計靈感的中國館,是本屆世博會佔地面積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館內備受關注的展品,是探測器去年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土壤。
(5) 受沙塵天氣影響,廣東發生大範圍天氣污染,預計17/4結束。不過隨之而來會是大雨及雷暴,懸浮污染物會大增,容易誘發「雷暴哮喘」,老人及長期病患等宜留在已關窗的室內或戴上口罩才外出。
(6) 台灣媒體透露,台灣軍方正進行漢光41號兵棋推演演習,美國退役上將羅伯特•艾布蘭首次擔任台參謀總長梅家樹的顧問。
(三) 港澳
(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 表示,美國單邊發動的關稅戰正在影響世界的貿易秩序,環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巨大的割裂風險。香港會用好「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擔當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聯動更多內地企業拼船出海,招商引資,全力開拓新市場 ,也吸引更多外資來華投資興業。
(2) 英國一名國會議員到香港探親被拒入境,英國外相林德偉要求中方解釋。外交部表示,特區政府有權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入境個案。
(3) 政府今年3月推出「特邀人士入境便利計劃」,由5個部門會負責建議,並主動邀請東盟人士享受出入境便利安排。截至4月9日已發出超過240個邀請,參與人士來自工業界、投資界、法律界、金融界、飲食界等。
(4) 為免市民受騙,金管局繼續落力推動銀行加強防騙措施:向銀行發出3招全新網銀安全措施指引,包括客戶日後綁定或重新綁定手機,須以人臉識別或到分行進行身份認證,以及進行高風險交易須以銀行手機App認證等。此外,約有14間銀行將於今季推出「智安存」的暫行措施,其中3間發鈔行更可於本月率先出台,讓長者客戶可選擇鎖起部分存款,免被騙徒轉走款項。
(5) 房協新一期,分別是觀塘安達臣道「峻然」,及粉嶺馬會道「聚然」的兩個資助房屋項目,昨晚七時截止申請。預計6月抽籤,第四季起揀樓。
(6) 香港旅遊發展局昨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共錄得約1,220萬訪港旅客人次,按年增9%,是疫情後新高。繼3月份推出「香港盛匯超級三月」主題宣傳後,旅發局展開新一浪宣傳「香港節慶文化躍動」,向全球推廣香港豐富的文化節慶活動。正值「五一黃金周」內地出遊旺季, 旅發局亦加強在內地市場推介不同的五一及主題旅遊攻略。
(7) 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在立法會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題為“革新謀發展,奮進開新局”。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澳門特區的重要使命,也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澳門特區將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以“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為策略。“北上”是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南下”是拓展東北亞市場,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西進”是加快建設橫琴合作區,拓展粵西地區發展;“東拓”是出海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葡、西語國家經貿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打造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8) 澳門坊間關注的各項惠民措施有所微調。現金分享:永久性居民一萬元、非永久性居民六千元;非強制央積金一次性啟動金一萬元,額外注入七千元。醫療券升至七百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一萬元;養老金調升至每月三千九百元。
文章精選:關稅-褪軚-醜態畢露-中國沉着應戰不急出牌 (星島日報-14/4/25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