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4月
返回*目錄
4月7日新聞摘要
部份新聞摘要
2025 - 04 - 07 (星期一)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特朗普競選時宣稱會為美國開啟「新的黃金時代」,現因關稅戰衝擊股市震盪。部分特朗普的盟友和共和黨顧問擔心某貿易政策推高通脹、加劇選民不滿,可能在中期選舉中失去國會兩院的微弱優勢席位。
(2) 美股更連續兩日暴跌,共蒸發掉數十萬億資產。而特朗普的「狂人式」關稅不僅震散市場,甚至連其內閣成員也開始動搖——其中包括財政部長貝特森。
(3) 美國境內成千上萬的示威者週六聚集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和全美多個城市,抗議特朗普及其億萬富豪盟友馬斯克上任後接連推出對等關稅及大幅裁減聯邦僱員等「瘋狂」措施。
(4) 在緬甸發生7.9級大地震後,中國救援隊日復一日地將兒童與長者從倒塌的建築瓦礫中堆救出,俄羅斯醫療隊則展示他們在短時間內架設的野戰醫院,照料傷者。
(5) 特朗普政府上個月誤將馬里蘭州男子加西亞驅逐到薩爾瓦多。馬里蘭州格林貝聯邦地區法院法官表示,政府必須在美國時間4月7日午夜11時59分前,讓加西亞返回美國免事主被當地幫派的迫害。
(6) 以軍上月23日在加沙南部拉法展開軍事行動,造成至少15名醫護人員喪生。一名醫護人員遺下死前一刻拍攝的片段,反映以軍涉嫌濫殺無辜。周六,約旦河西岸拉姆安拉,大批巴勒斯坦人上街示威,抗議以色列持續攻打加沙,連醫護人員都殺害。紅新月會向聯合國要求就事件展開獨立調查。
(7) 據仁川機場警方6日消息,4月1日上午接到清潔工人報案,指在機場第二航站離境大堂附近一個垃圾桶內發現四發子彈。所發現的子彈為5.56毫米口徑的步槍,暫未鎖定嫌疑。
(二) 兩岸
(1) 特朗普宣布對中國等全球貿易伙伴加徵「對等關稅」後,中方出招強硬反擊,引發美國股市暴跌,其中道指急瀉2200多點。
(2) 《人民日報》5日發表署名「鐘聲」的評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更需要大國擔當。中美合作紅利全球共享,開放的市場和暢通的貿易能夠助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3) 中國海警持續在釣魚島領海內開展維權執法活動,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4月5日至6日,日「鶴丸」號漁船非法進入我釣魚島領海,中國海警艦艇依法對其採取必要管控措施並警告驅離。
(4) 內地三日清明節連假,昨天假期首日有近2.9億人次出行,多個景區都出現人潮。
(5) 到貴州貴安賞櫻花海是一個好選擇。當地有近70萬株、超2.4萬畝的櫻花,花季時吸引逾40萬遊客,櫻花旅拍等主題活動帶動逾5億人民幣的櫻花文旅消費。
(6) 台北西門町昨日發生斬人案,有男子酒醉後,覺得被人嘲笑,從私家車取出開山刀追斬一名南韓留學生,兇手已被警方逮捕。
(三) 港澳
(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美國上周宣布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是霸凌行徑,特區政府堅決反對。香港更須保持警惕,並以底綫思維做好充分準備。
(2) 私隱專員公署上月底發表《僱員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單》,並與生產力局研究,合辦數據安全研討會,以及考慮製訂樣本。是次指引涵蓋五大範疇,分別是使用AI的範圍、保障個人資料私隱、要合法和合乎道德使用避免偏見、數據安全,及違反指引的後果。
(3) 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出爐,急症室明年起加價至400元,另住院、專科門診、檢查等費用亦有調整。醫衛局局長昨日表示:調整目的是「加醫療保障、加固安全網」。被問到如何確保私家醫生不坐地起價,盧寵茂指到政府的普通科門診看診的有500萬人次、全香港的私家醫生有2000多萬看診人次,因此私家醫生有能力去做。
(4)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6支紀律部隊和2個輔助隊伍,會由4月6日起一連9日,發布影片分別介紹各部門具意義的國家安全物品。首日的影片介紹「國安號」國家安全展覽,展覽模擬高鐵列車車廂,寓意國家安全,猶如高鐵聯繫內地和香港,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5)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表示,市場上的包裝五花八門,目的、形式和物料都大不相同,所以當局計劃是先嘗試為一些行業提供減少包裝指引,藉此積累經驗,再掌握如何進一步減少包裝。
(6) 天文台預料一道低壓槽會在周末期間為華南帶來驟雨及雷暴。隨著該低壓槽遠離沿岸地區,下周初驟雨減少。
(7) 澳門土木及結構工程師學會會長胡祖杰率澳門工程界及物業管理業界代表團日前到訪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交流。聯合會創會正副會長接待。期間,代表團參觀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了解立法會的會議運作,聚焦消防設施議題,共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服務的水平與地位。
(8) 涉及航線專營權開放的《民航活動法》法案,在澳門立法會細則性審議至今未有下文。有學者、旅遊業者認為,以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旅遊城市定位看,民航市場必須走向開放,從法例上容許引入競爭,推動航企用好航權資源,配合長遠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