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3月
返回*目錄
3月14日新聞摘要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03 - 14(星期五)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特朗普表示,美國派遣代表前往俄羅斯,已經收到一些關於停火的積極信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不排除在未來幾天內與美國代表進行接觸。
2. 普京身穿軍裝在俄軍一個指揮部舉行的會議上表示,在最短時間內徹底擊敗庫爾斯克州的烏軍部隊,全面收復庫爾斯克州,恢復邊界局勢。
3.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指控犯有謀殺這一反人類罪,會在荷蘭海牙接受國際刑事法院的初次審訊,他發布視頻,稱要為菲律賓政府的 「禁毒戰爭 」承擔全部責任,並正準備與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律戰。
4. 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25財年前5個月美國聯邦財政赤字超過1萬億美元。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政策和政府效率部對聯邦政府進行削減預算行動的影響在2月數據中還未得到體現。此外,多位專家預計,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減稅等政策可能會加大財政赤字。
5.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進口的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包括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含鋼鋁消費品)。彭博社指出,美國消費者正為特朗普「美國夢」付上代價。
6. 最新民調顯示,過半數的美國民眾,包括三分之一的共和黨支持者,認為特朗普的經濟政策過於「反覆無常」,更有7成人擔心在關稅戰下會推高物價,令生活壓力增加。
7. 法國民調結果顯示,59%的法國人認為法國作為核大國,應當保護其歐洲鄰國。另外,49%支持對富裕家庭和大企業增稅,48%支持發行國債,37%支持將部分金融投資轉移至防務項目。大多數反對為了加大防務投入而大幅減少社會開支。
8. 美國SpaceX取消了將在國際太空站滯留的太空人帶回地球的發射任務。美國太空人威爾莫爾和威廉斯會繼續滯留太空。
(二) 兩岸
1. 中方將舉行伊朗核問題中俄伊北京會晤。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將主持會議,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伊朗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來京出席。
2. 中國已對38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對54個國家過境免簽延長至240個小時。去年,超過2000萬外國人免簽入境,增長112%,其中通過單方面免簽政策來華的總人次超339萬,增長1200%。
3. 肝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手術切除後的復發率高達7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發了預測肝癌復發的「TIMES」評分系統,通過量化免疫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的空間分布特徵,實現了對肝細胞癌復發風險的預測,準確率達82.2%。
4. 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其中專門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價格單獨立項。
5. 由亞洲田徑聯合會主辦的第20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將在浙江嘉興開賽。除了20000多名參賽選手之外,曾出現在今年央視春晚舞台上的宇樹機器人也將擔任「配速員」一職,與選手們共同奔跑。
6. 面臨高額關稅,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要求一些內地供應商大幅降價,企圖將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負擔轉嫁給內地供應商和中國消費者,已被中國商務部約談。
(三) 港澳
1. 由機電工程署主辦及中國氫能聯盟協辦的國際氫能發展論壇2025於香港科學園舉行開幕禮。是次論壇吸引超過800名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的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專業機構和學術界代表參加,為業界提供互動交流的平台,分享氫能行業的最新技術發展、工程方案及未來趨勢。
2.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發布2025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香港共有6個學科打入全球前十名;打入全球前五十名的學科數目更有多達100個。與2024年排名相比,香港9所上榜大學有158個學科名次比去年上升。香港排名前十的學科,港大有4科,包括第二名的牙科、第三名的教育、第九名的語言學和第十名的地理;而中大則在護理和語言學分別排名全球第五和第十。
3. 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全面檢視了沿岸較低窪和當風地點的情況,識別了26個較高風險影響的地點,其中包括杏花邨,而杏花邨稍後會展開沿岸改善工程。
4. 中大醫學院團隊研究發現透過以次世代DNA測序技術,可成功識別出一系列鼻咽癌癌细胞釋放的血漿EB病毒DNA分子特徵。
5. 古物諮詢委員會決定將西營盤舊贊育醫院主樓及上環廣福祠宣布為古蹟,文件指出有關業主及管理部門已同意政府的建議。
6. 香港花卉展覽本月14日至23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今年的主題花是秋英,並以「綻放英姿」為主題。參與花展的機構共有238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康文署估計今年入場人次約65萬,與往年相若,其中遊客佔5%至10%。
7.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於兩會期間共提交107份建議,是人均最高的一次。建議牽涉不同方面,但主要涉及橫琴,希望澳琴發展有效有力,及早發揮作用。
8. 澳門中聯辦舉行全國兩會精神傳達會,主席台上共有7人,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行政長官岑浩輝、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新聰。與會者分別有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
文章精選:俄美會談為什麼跟雅爾塔會議驚人地相似? 中國為何堅持通過聯合國和談 要保障歐洲、烏克蘭利益?(關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