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2025年1月 返回*目錄

2025年1月4日

 
部分新聞摘要
2025 - 01 - 04(星期六)
編者:本摘要嚴格選輯自具負責任而有代表性報刊,由十多位成員參與編輯。文章推介則納各家之言以供參考。
 
 
(一) 國際
 
1. 美國普查局2024年12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1月1日,全球人口總數將超過80.92億。過去一年全球人口增加了超過7100萬,相比2024年年初人口增長率為0.9%,這一增長數字與2023年7500萬人的增長為少。
 
2. 韓國公調處表示:1月3日13時30分停止執行對尹錫悅的逮捕令。同時,對尹錫悅不回應法律程序的態度深表遺憾。
 
3. 馬斯克1月1日晚轉發了一則關於斯塔默領導的工黨政府支持率大幅下降的帖文,並配文稱:「英國應該重新舉行大選」。此外,馬斯克還表示「只有」奈傑爾·法拉奇領導的英國右翼政黨「改革英國黨」才能「拯救」英國。
 
4. 1月2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表示:回應烏克蘭方面「蓄意破壞」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的單邊主義做法,斯洛伐克政府將於7日討論停止向烏供應電力等一系列可能的報復手段。
 
5. 美國拉斯維加斯特朗普酒店外特斯拉農夫車1死7傷爆炸案中,死亡司機證實為特種部隊現役軍人利弗斯伯格。
 
6.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即將在1月20日就任的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對已經持續了34個月的俄烏戰爭將有「決定性影響」。
 
7. 伊朗外長近日到訪北京,隨即有國際軍事網站透露,伊朗正在考慮購買中國研發的第四代戰機,很有可能會採購中國和巴基斯坦合作生產的「雷電(Thunder)戰機,也就是解放軍也有裝備的「梟龍」戰機。
 
 
(二) 兩岸
 
1. 大陸最近持續强化對台促统工作,民進黨當局故意拿島内统派“出气”,找了个借口要求解散“中華统一促進黨”,试圖製造“绿色恐怖”来鞏固“台獨”势力。
 
2. 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憑藉過硬的質量和高性價比,逐漸贏得國際市場青睞。汽車界人士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對世界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3. 馬來西亞通信監管機構表示:根據本國新的社交媒體法,已向微信和TikTok頒發在該國運營的許可證。
 
4. 1月2日晚,世界泳聯宣布中國運動員全紅嬋獲得世界泳聯2024年度最佳女子跳水運動員。
 
5. 國乒名將、巴黎奧運奪金運動員樊振東、陳夢和馬龍,先後退出世界乒聯(WTT)世界排名。馬龍比樊振東和陳夢更早提交了退出申請。馬龍選擇悄悄退出世界排名,沒有像樊振東和陳夢般發布聲明宣布自己的決定。馬龍此番低調退出,未選擇硬拼WTT,引起網民熱議。
 
6. 國內各地除夕夜聚集不少人一同慶祝2025到來,不過人潮散去後,多地出現氣球、煙火垃圾堆,給清潔工人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場地拍攝者呼籲大家文明燃放,記得把垃圾帶走。
 
 
(三)  港澳
 
1. 1月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工作辦公室、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發佈通告,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名稱使用進行規範。
 
2. 長者2元乘車優惠一直備受爭議,在千億財赤下,著名社福界學者建議為車費設上限,60至65歲的長者每人每月700元,行會成員張宇人亦建議將「兩蚊車」門檻回復至65歲。
 
 
 
3. 截至2024年12月27日,「GUM強積金綜合指數」上漲9.3%,報246.5點;2024年年初至今人均賺22,869港元,為2020年後人均賺取最多的一年,而2024年強積金總回報比2023年的3.5%明顯上升。單計12月份,強積金人均蝕874元。
 
4. 香港貿發局香港玩具展於1月6至9日一連四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同期還有香港嬰兒用品展、以及與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的香港國際文具及學習用品展。三項展覽以「全新玩意 與眾同樂」為主題,匯聚超過2,500家環球展商,展示各種智能玩具、優質嬰兒產品和創新文具等,同時產品亦結合創意、智樂、科技、以及為近年備受全球關注的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管治)設置不同展區,為業内買家帶來市場的最新趨勢,開拓商機。
 
5. 啟德體育園今年首季開幕,現已陸續舉行測試賽和演唱會,為開幕最後準備,可容納5萬人的主場館將於本周日舉行「中國香港大專體育協會七人欖球賽」,是主場館首場測試活動。
 
6. 漁農美食嘉年華昨日起一連三日在旺角花墟公園舉行,今年有420個攤位,是歷年最多,不少商戶都對銷情有信心。
 
7. 澳門入境遊發展勢頭強勁!據澳門特區政府治安警察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入境澳門的旅客近3500萬人次,同比上升近24%;其中,內地旅客佔比超70%,同比增長近29%。
 
8. 行政長官岑浩輝昨日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考察調研,深入了解深合區建設的最新情況。期間除了到訪“澳門新街坊”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外,還與深合區執委會成員及屬下機構領導座談,勉勵工作團隊履行使命做好工作,既要腳踏實地亦要大刀闊斧推進改革,大膽嘗試政策創新,以加速深合區建設,加大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視頻精選:專家破解中國的假消息,以理性拒絕被西方洗腦」(梁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