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部 - 會員創作
返回*目錄
離職之後
離職之後
- 鄧潔英 -
踏出醫院大樓的大門後,突然覺得四周的景物變得灰濛濛,腦袋一片空白,兩腿像繫著千斤鉛墜,步履遲緩。由醫院返家,原是只需步行十五分鐘左右的路程,卻像是一條漫漫長路,走不到盡頭,那茫然的感覺至今仍揮之不去。
一路上,心裏不斷想起剛才醫生的一段話:「經過神經線測試和肌肉細胞化驗後。你患的是『脊髓神經線萎縮』症,病因仍在研究中,懷疑是和遺傳基因有關。這種病現在仍沒有藥物可治。你的病況可能會變得更差,將來在起居生活,也許需要家人的照顧。」
回家後接到丈夫的電話,詢問檢驗的結果,我雖然強作鎮定回答,但是眼淚已簌簌地往下落。
隨之而來的就是正常的憂慮:我的病將會每況愈下,變成殘疾人,需要家人照顧,那怎麼辦?我必定要放棄教學工作,離開工作崗位,曾接受的專業訓練,豈不是白費?培育下一代的理想,我還可以繼續嗎?發漲的腦袋昏得我禁不住衝口而出:「上天為甚麼要這樣作弄我!」「媽媽,不要怨天啊!會折福的。讓我們一起面對吧!」坐在身旁的大女兒,一句勸慰的話,像清泉般洗滌我心中的怨懟。而多年來,家人的關愛和支持,像一劑潤滑劑,潤澤著我偶爾出現的沮喪、煩躁的心情。
離開學校後,我沒有當作是工作的終結,只是其中一階段的休止符。只要目標不變,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把我掌握的專業知識,繼續為學生服務,延續教育的理想。
在替學生補習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只要真心實意去幫助他們,是會獲得成果的。在解決他們學習上的疑難時,要誘發學習興趣,教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昇學習能力。儘管輔導孩子們學習時耗費心血,但每當他們的成績稍有進步時,我一句鼓勵的說話,他們稚氣的面容頓添神釆。跟著輔導他們的功課時,我也自在得多了。
還有一位學生,由初期來補習時,一副懶洋洋的模樣,到後來,他不但樂意前來補習,甚至把內心的秘密也向我傾訴,我能有緣分享他的樂與慮,心裏的成功感和滿足感也悠然而生。他的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除了在學業上得到實質的幫助外,學習態度亦明顯積極起來,所以,每次旅遊後或時令節日,都送上禮物答謝,這份情意,是對我的付出給予信任和肯定。
雖然疾病帶走了我的健康,這方面的財富,我是失去了一部份,但只要鬥志不滅,用平靜的心境,積極面對人生,坦然接受新的轉變,少一點埋怨,多一分感恩,智慧和力量是會伴我同行,我認為這種精神上的富足,也是一種得著。
我還想到共事多年的同事,有些更曾經是我的老師,我的前輩,雖見鬢髮斑白,可是精神飽滿,思路清晰,他們為培育愛國愛港的下一代,奉獻寶貴的青春,退休後,仍然維繫、關懷、團結其他退休老師,任勞任怨的工作,教人敬重,教人感動。而他們敬業樂業的精神,更加是激勵了我堅持對教學的熱忱,教我自強不息,永不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