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部 - 會員創作 返回*目錄

藥盲誤愛子

藥盲誤愛子

- 容曼薇 -

     

    歲月是一條河,不被覺察地匆匆流過。回想執教於漢華中學四十年,當年確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清苦生活,教育工作者的酬勞,也與發財致富絕緣。但令我感到驕傲,欣慰的,是眼看五月流火時,一批批成才的畢業生在驪歌聲中離去,雖有依依離情,但更高興看到乳燕高飛。如今退休快四年了,看到家中每個角落,都置有多年來學生致送的小禮物,疊疊的相部,紀錄了多年師生旅行活動的留影,還有珍藏多年全班學生簽名的聖誕卡,賀年卡。翻閱之下,一張張不同的臉孔 — 稚嫩的,略帶成熟的,羞澀的……又浮現眼前,然而令我最難忘的是太子高 — 一個被「藥盲」的母親害苦了的孩子。

    記得小高入學的時候,身體發育正常、五官端正,字體書寫也不錯,只是神情有點呆滯,常常伏在書桌上瞌睡。中學的實驗課是最吸引學生的,除了老師示範,學生也會動這弄那,但他竟常在實驗室內沉沉睡去,遑論其他科目了。有時睡熟了,口涎也流下來。是什麼原因令他這麼渴睡?身為班主任的我不得不追究。

    我聯絡了他的母親,進行家庭訪問。

    原來小高只有一個姐姐,自小父母便寵著這寶貝兒子,尤其父親更嚴格要求,或許是望子成龍心切,又不大懂得兒童心理,一味苛求。男孩子總是頑皮好動,愛鬧愛玩,沒一刻安靜,小高當然不例外。做父親的要他乖乖的循規蹈矩地讀書,做錯了事要檢討,要處分,卻沒有鼓勵,獎賞。管束得愈嚴,令小高愈加反叛,父子的關係惡劣極了。做母親的誤情人言,以為兒子整天蹦蹦跳跳,是腦部神經發育不健全,於是擅自給他服食鎮靜劑,最要命的是沒有帶他去給專科的醫生檢驗。服食了一年多,結果兒子是舉止安靜了,但腦部中樞神經受抑制,本來聰明活潑的男孩子,變得痴痴呆呆了,這時父母才知道鑄成大錯。說到這裏,小高母親眼淚漣漣,深悔對兒童心理不了解,對藥物無知。她希望老師可以讓小高在校內過集體生活,希望老師對小高另眼相看,不要太嚴格正規地要求這個特殊的學生。

    由於這原因,同學們就替他取了這個綽號 — 太子高。在校內,太子高上課是守紀律的;下課時,他會和同學談談笑笑;旅行時也參加同學的燒烤,踢球活動。可是他卻不能正常地思考記憶問題,鎮靜劑的服用只能減量,不能隨便停止,幸好同學們也沒有歧視他。

    學期結束,太子高因成績距班水平太遠,自動退學了,後來也搬了家,再也沒法聯絡。

    大家都知道有「文盲」,「科盲」,現今還有「機盲」,「電腦盲」,相比起來,胡亂用藥,毀了一個正常孩子一生的「藥盲」,是嚴重得多了!

    雖然事情已過了二十多年,這個可憐的孩子仍令我黯然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