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部 - 會員創作
返回*目錄
白日與夕陽 ── 唐詩探討一得
白日與夕陽
── 唐詩探討一得
- 楊文遠 -
為方便引述起見,請先看兩首詩: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以上兩首詩,用最精簡的文字描寫磅礡奇偉的天地景觀,並寄意深遠,透出人生哲理,為世人千古傳誦。在這方面不再贅述,只就詩中對落日的寫法方面一談心得。
李商隱在傍晚時登古原所見日落當然應寫為夕陽。因為通常紅日西沉、晚霞紅透半邊天,都是黃昏夕陽的常見景象,沒有人會將那時的太陽寫成白日的。
至於白日依山盡,使人會覺得太陽既已依山而落,應是夕陽。為什麼王之渙要寫成白日依山盡呢?
問題是王之渙在什麼時間登臨鸛雀樓。既然詩人能看到萬里黃河在群山中流向大海,視野如此廣闊,那當是晴空萬里,驕陽照耀大地的時候,而非接近黃昏之時。
據觀察所得,晴天時太陽在下午五時仍然光芒萬丈,是耀眼的白日,那時西山紅霞仍未出現。王之渙到鸛雀樓的時間應是日過中天之後,太陽的運轉已漸向西下,但仍是白日當空。所以他要寫白日依山盡,而絕不能寫紅日依山盡的。
讀書偶有所得,隨感悟成文,實為晚年退休生活的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