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團 - 活動介紹 返回*目錄

抗戰九十周年音樂會

     

        今年適逢「9.18」事變九十周年,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香港抗戰遺蹟保護基金、香港青年交流促進會、紅花嶺歷史文化教育營等十多個團體,聯同300多位音樂家、歌唱家、表演團隊,選擇在9月18日,在新光戲院共同舉辦「毋忘9.18,愛我中華,抗戰九十周年音樂會」,藉演唱抗戰經典音樂,弘揚愛國民族精神。

 

       1931年9月18日,中國東北瀋陽日本投資的南滿鐵路的一段鐵橋被炸毀,日本誣稱是中國軍隊所為,當晚砲轟我軍東北駐地「北大營」,緊接侵佔瀋陽。隨後三個月之內,日本關東軍便侵佔東北三省全境。自此,在瘋狂的侵華日軍步步緊逼下,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華兒女奮起抵抗,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猛烈烽火! 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戰爭結束。

 

       音樂會籌委會主席吳軍捷在音樂會開始時致詞時表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重溫一系列激勵人心的抗戰歌曲,將激發香港人的民族意識,家國情懷。我們不但要唱響抗戰歌曲,讓中、小學生學唱抗戰歌曲、認識歷史,還要保護、活化好香港的抗戰遺址,創辦香港抗戰歷史文化教育營,用生動的鄉土教材,培育新一代對家鄉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對英雄的崇敬,從根本上培育出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精神。

 

       音樂會分下午和晚上兩場,逾1600名觀眾出席。出席音樂會包括民政事務局徐英偉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楊曉海副參謀長和中聯辦官員,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葛佩帆,以及多名抗戰老兵。參演的包括久負盛名的民間音樂家,有80多歲的老遊擊隊員,也有9歲的小歌手。有歌喉婉轉,繞樑三日的男、女傑出歌唱家,也有龍吟虎嘯,響遏行雲的著名合唱團和藝術團。這是今年香港民間自發紀念「9.18」九十周年最大型的活動,是吹響善用本地歷史題材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聲響亮號角。

 

       香港高齡教工會合唱團獻唱了兩首歌。第一首是桂濤聲作詞,冼星海作曲的《在太行山上》,是一首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的二部合唱曲,描述抗日軍民在太行山堅守陣地,築成銅壁鐵牆;前半段迴聲式的短句,營造出歌聲在山谷中迴盪,此起彼落,一呼百應的氣勢;後半段鏗鏘有力的旋律,鮮明而富有彈性的節奏,刻劃出游擊隊出沒高山密林,誓死消滅敵人的無懼形象。第二首是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保衛黃河》,刻劃出面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無數志士仁人慷慨激昂,前赴後繼奔赴前線奮勇殺敵,以短促躍動的曲調、鏗鏘有力的節奏,展示出抗日軍民英勇戰鬥的壯麗場景;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勢不可擋。

 

        表演的曲目又有《東江縱隊之歌》、《再會吧,香港》、《勇敢的中國人》等本地名曲;還有創作於1936年初,由周鋼鳴作詞、孫慎作曲,與《義勇軍進行曲》同為激盪抗日歌曲姊妹篇的《救亡進行曲》,又有《南泥灣》、《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釣魚台戰歌》等勾起人無限聯想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畢業歌』,此歌曲以青年學生為對象,內容包括指出中國當時面臨的形勢,呼籲學生不要淪為奴隸、而是要在戰場上為國拚命,最後滿懷激情地號召學生「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演出全程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觀眾感受良深,群情激昂。

 

        整個音樂會中,數十抗戰經典,勵志名曲,如潮湧現。表演者落力以深情歌聲,表達家國情懷,弘揚民族正氣。台下反應熱烈,如癡如醉;全體緊記毋忘9.18,愛我中華!最後,在全場齊唱「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中,音樂會完滿結束。

 

香港高齡教工會合唱團 香港高齡教工會合唱團
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
保衛黃河 保衛黃河
鞠躬謝幕 鞠躬謝幕
畢業歌 畢業歌
救亡進行曲 救亡進行曲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