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活動 - 2019 文化之旅,文房四寶 返回*目錄

2019 文化之旅,文房四寶

                            湖筆、宣紙、徽墨、歙硯、蘭亭、沈園…真是太豐富了!

                              -----參加文房四寶五天團有感

                                                      蔡澤霖

     2019年10月我參加了由高齡教工會籌劃的『湖州、宣城、屯溪、紹興五天團』。這個團的副標題是『走進文房四寶之鄉,細味書法文化底蘊』,目的是讓書法班同學對紙筆墨硯的製作和評鑑有更深的認識。書法班邢老師還特意選擇了湖筆(浙江湖州筆)、宣紙(安徽宣城紙)、徽墨(安徽墨)、歙硯(安徽歙縣硯)等文房四寶的名物來作重點參觀。對於我這個在書法藝術上略懂皮毛的人,實在是天大喜訊,於是二話不說,立刻報名參加。

     由於飛機從杭州進出,所以安排先在浙江參觀(南潯、湖州),然後前往安徽(宣城、敬亭山、屯溪、歙縣),最後返回浙江(紹興)。車程一般不長,除了一次是4.5小時,其餘都在3小時之內。安徽敬亭山的最高峰也只有324米,走起來並不吃力,實在是一次舒適寫意的旅遊。

     浙江湖州筆由晉朝開始已經名揚天下,向以工藝精湛、品質上乘著稱。參觀湖筆博物館時,除了認識毛筆的發展史和製造方法外,館內的老師傅還教我們怎樣為毛筆上膠水;而後來屯溪老街楊文筆莊的楊老闆更為我們闡釋筆之四德:尖、齊、圓、健的要義和如何選擇好筆,這都豐富了我們對毛筆的知識,實在得益匪淺!

     曾經在網上看過製作宣紙的紀錄片,想不到親身進入廠房時,才發現規模這麼宏大,工序竟有108項之多,品質超卓的更可保存千年之久。無怪宣紙製作的要訣,已列為國家機密,日本人總是學不來的。

     在安徽胡開文墨廠我們參觀了歙硯和徽墨的製作。歙硯石實堅潤、紋理縝密,再加上貯水不涸、發墨如油等特質,所以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至於徽墨生產,則令我感慨良多!未進廠房先已聞到一股怪味,步入工作間,只見幾位製作油煙墨的工人正用力搓墨團,他們滿手油污,頭面燻黑,四周環境頗為惡劣:蒼蠅橫飛、皮臭刺鼻。恐怕這類艱辛工作難覓後繼人! 

     旅程最後兩天,我們前往紹興,主要參觀三個景點:蘭亭、沈園和魯迅故里。  

     由於我們以前曾臨習王羲之蘭亭序書法,所以大家對能親臨當年名人雅士咸集的現場都雀躍萬分。「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我們一行二十八人在導遊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步入蘭亭。「鵝池」碑和「曲水流觴」都是大家不會錯過的拍攝熱點,當日雖然遇到很多幼稚園生和小學生,但由於園區範圍偌大,同時又增建了一座書法博物館,我們還是可以輕鬆地細心觀賞。

     相對於蘭亭,沈園的面積便小得多。大家入園的目的也較簡單,就是要看看壁上陸游所題的《釵頭鳳》。陸游和唐婉那令人蕩氣迴腸的淒美愛情詩篇,雖然事隔千年,但仍廣為流傳,撼動人心。沈園面積不大,但蚊子卻多,看到自己雙手各被狠狠地叮了四五口,心想:幸好現在就走,否則我也有一對「紅酥手」了,就留待若干年後才「再進沈園」吧!

     沈園的對面便是魯迅故里。裡面的三味書屋和百草園大家都耳熟能詳。由於時間緊迫,所以草草參觀完畢後便立刻登車前往杭州機場,五日文房四寶文化之旅也畫上了句號。

     這次旅程非常充實。多次的參觀體驗,令人眼界大開:合作製造宣紙、為毛筆上膠水、替徽墨描金等,使我獲益良多。泛舟南潯水,漫步敬亭山,又讓我們感受到江南山水之美!再加上邢老師悉心安排、隨團領隊殷勤盡力、內地導遊談吐風趣、書法團友親切合作,同時天公造美、交通暢順,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開心旅行,大滿足!

文化之旅,文房四寶 文化之旅,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