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部 - 旅遊回顧
返回*目錄
2019.03.22 中亞明珠 古代絲路 烏茲別克 阿拉木圖 比斯凱克 15天 (附陳高柱旅遊回顧)
精彩中亞十五天遊 陳高柱
一.中亞幾個斯坦,是介乎東亞的中國及西亞和歐洲之間的一片土地。公元前138年,即二千一百多年前,漢武帝劉徹派張騫出使西域,欲聯合大月氏以抗擊匈奴;唐玄奘則於公元627年,經中亞赴印度取經。故此,對中國人來說,中亞並不陌生。只是到了二十世紀初,他們加盟蘇聯後,才好像在世界舞台上隱了形,使人感覺那是遙遠及隔涉的地方。蘇聯解體後,1991年他們紛紛宣布獨立,現因一帶一路熱潮,中亞絲路又成了觸目又具吸引力的地方。
二.中亞三坦遊行程共十五天。第1,2天和第12,13,14,15天遊哈薩克斯坦。22/3那天,我們懷著興奮和擔心安全的心情踏上征途,從香港直飛阿拉木圖。哈薩克是草原部族,古中國視之為外患:漢朝時他們是匈奴,唐為突厥,宋為契丹,後來落入蒙古手中。不說不知,它現在是全球第九大國家哩!
三.在阿拉木圖,我們首先參觀潘菲洛夫公園。當日是春分時節,人們湧往公園,慶祝春天的到來,因而家庭客眾多,孩子玩樂攤檔、汽球、隨處可見,充滿歡樂氣氛。
園中的澤尼科夫大教堂,外觀宏偉,金頂下有圓拱,淺黃色牆,白窗框,十分亮麗,是阿拉木圖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它是以純木材榫卯結構模式建造,1907年落成。1911年天山大地震,阿拉木圖幾乎被夷為平地,獨此56米高的東正教堂屹立不倒,可謂奇跡,也可見建築師澤尼科夫之功力!可惜此堂正在閉館維修,不能入內。
我們接著往獨立廣場遊覽,中央有一28米高的紀念碑,頂部之金人踏着展翅雪豹雕像,很有氣勢。
紀念碑的四周有四座雕像:老人代表天上智者,年輕婦女代表大地母親,而兩個騎著馬的小孩則代表美好的未來。它原稱共和國廣場,脫蘇獨立後,改名為獨立廣場。故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明白廣場易名的意義。
四.23/3往恰倫國家公園遊覽,其險峻砂岩經長年風化侵蝕,形成古怪奇趣的雕塑,有國王岩、卧岩、快墜石、磨菇石、鴨仔石……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初擔心不能行畢全程,幸得導遊達娜及團友互相鼓勵,終於用了一個半小時就走畢全程,到達優美的河畔餐廳享用美味的午餐了。
五.24/3由阿拉木圖飛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行程的第3,4,5,6,7,8,9七天都在烏茲別克。它是雙重內陸國,名城眾多,皆絲路必經之地,溝通歐亞兩洲,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古代中亞的文化藝術中心。早期的塔什干是雄霸中亞的花剌子模王國,11至12世紀由波斯人佔據;13世紀初被成吉思汗摧毀,但是在其後的帖木兒帝國及昔班尼王朝治理下達致繁榮。
在塔什干,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座白色圓頂建築,天青色圓穹的帖木兒博物館,裏面展品豐富,繪畫、文物、古籍、陶瓷漆器、服飾錢幣,並有帖木兒帝國的版圖和家族歷史,是了解帖木兒帝國的好地方。
六.25/3清早離開塔什干,飛往西邊的烏爾根奇,它是花剌子模的首府,旁邊的希瓦古城,有多座粉藍色半球型屋頂的建築,記載了不同的故事。清真寺莊嚴而華麗,依規矩入寺要脫鞋,且不可穿袒胸露體的衣服。寺內教徒虔誠禱告,祈求真神保佑。朱馬清真寺的218條木柱,有些可追溯至10世紀,柱座和柱頂有多款設計,甚具特色。登上觀景樓俯瞰希瓦古城,方知其規模之恢宏。
七、離開希瓦古城,乘車六小時半往布哈拉,途經中亞最大沙漠-KIZILKUM。原來沙漠也有多種,而這是砂石沙漠,有相當多矮小草類植物。
據導遊薩多說,布哈拉在唐朝時稱為安國,安祿山就是在這裏出生。唐朝果然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家,番鬼佬也可做到節度使這等高官。網上資料說,他懂得六國語言。從烏茲別克去中國,要經多個民族地區,必須懂得溝通,才可以得到皇帝的信任,當上大官。
布哈拉是天然博物館,阿克城堡氣勢宏偉,它是歷代布哈拉王生活的地方,內有宮殿、清真寺、監獄、倉庫、武器庫、醫院等…。波麗卡揚建築群,即波依卡揚廣場,中間的46米高的卡揚宣禮塔,是布哈拉最高的建築物;它又名死亡塔,蓋聞法官判刑後,可下令將犯人由塔頂丟下去!十三世紀成吉思汗攻入布哈拉時,因仰望此塔,帽子掉落地上,他彎腰拾帽時,驚覺自己也低了頭,遂下令不得毀此塔,它才得以保留至今。塔的左邊是米麗阿拉伯經學院,右邊是卡揚清真寺,都十分宏偉美麗,是典型的伊斯蘭建築。
我們也參觀了汗王祭神的水上清真寺,門前有20根木柱,加上池中倒影的20柱,頗有點像伊朗伊斯法罕的40柱殿呢!當天也順道遊覽了納迪爾(Nadir)經學院,它原本是商隊旅舍,1622年改為經學院。門樓上的一對青鳥翼下,護著羊羔,人面兩側是太陽,這種風格,有違伊斯蘭禁繪動物的規條,實在罕見!我們也與此經學院前之阿凡提銅像合影呢!
最後遠眺了建於1870年之四個宣禮塔(Chor-Minor),它們分別代表伊斯蘭教、佛教、猶太教和基督教,又圓又長的塔身和塔頂,確是與別不同。
八、28/3,終於來到有「東方羅馬」、「回教珍珠」之美譽的絲路名城撒馬爾罕,它是十四世紀帖木兒帝國的首都。亞歷山大大帝、漢使張騫、唐玄奘都曾到過此地。我們遊覽了成就名震歐洲天文學界的烏魯伯格天文台、華麗璀璨的帖木兒陵寢,最為震撼的是雷吉斯坦廣場;當天雖然下著雨,但仍有不少遊人;廣場面積甚大,矗立著三大座極之宏偉的經學院,居中的是建於17世紀的桂里亞.卡利經學院,左側的是建於15世紀的烏魯伯格經學院,它是當時最好的穆斯林學府之一,是伊斯蘭的思想文化中心。烏魯伯格是帖木兒之孫,後來繼承王位,據說他曾在此授課。而右邊的則是希爾.多爾經學院,也是建於十七世紀,最為奇特的是,它的拱門上端兩側,有兩隻威風的獅子,兩個象徵太陽的面部,是伊斯蘭風格中少有的。導遊說,每年8月,此地都舉行燈光騷,以此廣場的氣勢,建築的美輪美奐,配以絢麗奇幻的燈光show,相信一定很有睇頭!這一座座宏大的經學院,奠定了布哈拉是思想文化中心的地位!我們也參觀了帖木兒為愛妻而建的比比哈藍清真寺,宏偉華麗,牆身大理石,雕刻著各種悅目的花紋,果然是名不虛傳!
九、行程的第10天,我們飛往吉爾吉斯,並於第10、11及12首尾兩天多時間,在該國遊玩。
吉爾吉斯族16世紀時出現在天山一帶,17世紀至18世紀初遭準葛爾入侵,清王朝平定了準葛爾,吉爾吉斯歸屬清,1917年它成為前蘇聯一員。吉國人多信奉伊斯蘭教,現在仍然有一半人口過著遊牧生活。在吉國,我們主要遊覽了阿拉圖廣場、伊塞克湖和阿拉阿查國家公園。
十、阿拉圖廣場哪個三面像拱手般的弧形建築,很有特色,下面立著民族英雄馬納斯的雕像,像前有象徵光明不滅的聖火。
伊塞克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內陸湖,四周天山環繞,湖闊6000平方公里,由於鹽份高,湖水終年不結冰,故人們稱之為「熱海」。我們早上由住處往湖邊蹓躂,陽光初照,遠山、近水、藍天,極之寧靜美麗;雪山倒映在平靜的湖面上,令人心曠神怡!我們其後登船遊湖,湖邊景色,有若人間仙境,難怪吉爾吉斯人視伊塞克湖為聖湖!不說不知原來唐玄奘也曾到達此湖,並在《大唐西域記》留有記載。
我們在第十二天遊覽了阿拉阿圖國家公園,它是天山山脈一部分,早上到達時,地上仍有薄雪。步行入雪山景區,近處雪松挺拔,遠處皚皚雪山,每一角度都是美景,團友們都忙著拍攝,以永留記憶!
十一、遊罷雪山,我們乘車往200公里外的吉爾吉斯邊境,經過關卡,進入哈薩克,前往阿拉木圖。
第13、14天在阿拉木圖,我們乘坐了兩次登山纜車。第一次是往伊黎山麓阿套拉山的麥迪奧高山滑雪場,它海拔3200米,此程的纜車有兩款:一種是密封式遊覽車,另一種是滑雪人士的開放式山兜車。我團沒人滑雪,只是觀光攝影,滑雪場相當大,據說賽道是符合國際比賽標準的。我們輕輕鬆鬆乘纜車上山,踏在厚厚的積雪上,眺望圍繞四周的雪峰,感到雀躍萬分!
另一次坐登山纜車是遊阿拉托別山,眺望阿拉木圖市全景,山頂公園原來有很多玩樂的攤位呢!
十二、行程最後是參觀獵鷹中心和小伊塞克湖。我們除了看到精彩的各種鷹鳥表演,也認識到雄鷹是遊牧民族的朋友和助手,馴鷹更是大有學問的過程。
在寧靜和與世隔絕的小伊塞克湖,我們遇上了兩批青年人在野餐,並且竟然有人在雪水湖中暢泳,真勇士也!
十三、我們從阿拉木圖入,再由該地返港,可說在中亞三國走了一圈。十五天行程中,由烏茲別克過關到吉爾吉斯時,有團友曾被粗魯和不守秩序的人打尖推撞,除此之外,所遇到的三坦人,老中幼都很有禮和友善。美麗和細心的導遊達娜、知識淵博和講解詳盡的薩多、照顧周到的領隊Ricky,還有擅帶氣氛的崔老師和黎老師,使各團友享受了一次開心而又收穫滿滿的旅行。
此外,富澤旅行社的悉心安排和資料豐富的中亞遊團冊,也十分值得讚賞。正如我組第一次參加高齡教工聯誼會旅行的朋友說:日後去旅行,都會選擇高齡教工!
阿拉木圖--樂器博物館
帖木兒博物館
帖木兒紀念碑
希瓦古城
迪蘇瑪清真寺
經學院
布哈拉--舊城
建築群
40柱清真寺
拜火教神廟
Chor-Minor四塔
沙赫靜達--陵墓群入口
陵墓群
帖木兒陵寢
伊塞克湖邊的史前岩畫
比斯凱克勝利廣場
阿拉木圖--麥迪奧滑雪場
總統公園大門
獵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