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       


第122期 (1)   會 訊   2009年6月8日

祝賀
 

本會名譽會長李紹鴻教授,近日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本會特致熱烈祝賀!
請踴躍出席本會會員大會
 

6月17日(星期三)下午二時,本會召開會員大會,請各位會員 携帶會員證 踴躍出席。  本次大會除了審核全年會務工作及財務狀況外,還要通過本會基金會章程綱要, 以便我會可以進一步按政府規定申請成為慈善團體,因此請大家踴躍出席。 會後還有由本會吳康民名譽會長就大家關心的熱門話題作報告, 吳老曾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星章,又一直在報刊撰文評論時事,他多年撰寫文字已逾400萬字, 其論點影響巨大,深受社會重視,此次報告,相信一定為各位歡迎。
合唱團自行交流活動
 

內容:合唱團團員自行交流,包括獨唱、小組唱,歡迎會員到場支持! 日期:6月28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00—6:00 地點:小西灣漢華中學禮堂
社交舞新開初班招生
*康體部*

 本會康體部主辦之社交舞班,深得會員歡迎,已開辦了六個班組,現新開一班初級班, 由英國國際舞蹈教師協會院士、香港標準舞總會院士、康樂及文化事務處社交舞註冊導師 廖瑞芬女士任教,本班組適合初學及有興趣之會員報名參加。
開課日期:7月7日(星期二)16節 上課時間:下午2:00—4:00
上課地點: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或旺角花園街市政大廈體育館或深水埗北河街 市政大厦體育館花園
費用:會員:$280 非會員:$320 (場租由參加者攤分) 名額:24人
智能功課程招生
*康體部*

 「智能功課程」經過開辦七期,學員反應很好,對治療慢性病有所幫助,要求繼續開辦。 本部決定開辦「智能功課程」第八期,(本課程之收費由導師捐贈本會)歡迎會員踴躍參加。
 華夏智能氣功簡稱智能功,編創者龐明教授。本功法是建基於中醫經絡學和人體科學等 跨科際科學,目標在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練此功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之效, 本功對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尤有顯效。
導師:姚良  上課地點:本會會所 上課日期:2009年7月6日(星期一)12節 上課時間:下午3:45—5:00 名額:30人
全期學費:會員:$180.00  非會員:$230.00
太極鐵扇功班
*康體部*

 太極「鐵扇功」是一套取材於武當武藝,揉合扇術及現代武術招式而變化出來的新穎套路。 全套共38式,招式既簡潔,又連綿不斷;每式起伏有緻,武術造型漂亮, 全套以中速動作完成, 配上以「將軍令」為旋律,林子祥主唱之「男兒當自强」為背景音樂, 除使每個招式均輔以頗强的節奏感外,更添剛勁氣勢。 (本課程之收費由導師捐贈本會)
  導師:黎穎韶  名額:20人
上課日期:2009年 7月 8日(星期三)12節
上課時間:下午3:30至下午5:00
上課地點:梁顯利社區會堂三樓
費用:會員:$180   非會員:$230
第122期 (2)   會 訊   2009年6月8日


民樂組已開鑼啦
孺子

琴瑟和諧奏心聲  簫笛齊歌夕陽情;
民樂組成新天地  請聽一曲「將軍令」。
 在眾多會員踴躍參加、積極支持下,本會組織的「民樂組」於4月24日開鑼啦。 二十多位會員携帶着洋琴、秦琴、二胡、琵琶等樂器,齊集會所, 在義務導師李子高的統籌主持下,擺開場面洋洋可觀, 一曲「將軍令」之樂曲合奏令聞者歡欣振奮。
 民樂組開步了,隔個周五上午9:15—10:30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會員齊來參加, 使此項活動更加有聲有色。
文教部通知
 

一、本部主持的「交流與欣賞」會員攝影作品陳列,共展出四期,得到多位會員鼎力支持, 送來傑作,參加陳列。本部除了向他們致謝,還將趁會員大會之便,頒贈紀念品,敬請留意。
獲贈紀念品會員芳名:梁崇鎧 方基石 韓文安 黃理中 崔桂芝 黃浩炯 鍾柏生 王曼珊 張錦華 張國良 張日華 陳翰遠 徐菊敏 甄少華 陳少容 盧莊 徐鴻翔 羅萬明 李仲美 羅鏡林 張欽燦
二、第五期(六月份)「交流與欣賞」會員攝影作品陳列,為配合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特舉行專題展覽「祖國花朵,未來主人翁」少年兒童照片,請愛好攝影的會員及時送來傑作, 參加展覽。
向你推荐——《不生病的真諦》
福利部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每個人應該倍加珍惜。未病先預防,已病要診治, 以達至人生四大目標:無病養生、未病先防、已病治本、抗老延年。 由多位醫學名家組成的“中華精氣健康管理協會”撰寫了生命指南針叢書, 第一卷《不生病的真諦》,現特別以八折優惠價提供給本會會員購買(折實每本80元), 有意訂購者請於6月10日、6月17日(星期三)上午9:30—12:00親臨本會會所向本會福利部負責人訂購。
喜 訊
總務部

 在2008年,本會同寅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榮獲社會福利署頒發各項“義工服務嘉許獎狀“、 同寅等得到鼓勵,今後當更努力從事義工服務並希望各會員踴躍參加,為服務社群發揮餘熱, 作出貢獻。
獲得各項嘉許獎狀分列如下:
團體嘉許金獎: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有限公司(服務時數7,783.5小時)
部門/小組嘉許獎:金獎(服務獎1,000小時或以上):合唱團、總務部。
銀獎(服務獎600小時或以上):粵曲組。
銅獎(服務獎300小時或以上):出版部、會員部、文教部、福利部、康體部。


個人獎嘉許:金獎(服務獎200小時或以上):何景安、梁美娣、郭鳳華、 鍾柏生、李金鐘、 周穎卓、陳麗妍、梁崇鎧、龍寶雲、張欽燦、鄺夏慧中。
銀獎(服務獎100小時或以上):崔桂芝、姚良、曹王敏賢、佘彩霞、羅鏡林、 翁益彰、陳翰遠、洪燊權、張國良、黃競強、袁群英。
銅獎(服務獎50小時或以上):李健之、黃端梅、李仲美、方基石、羅香麟、 盧文金、趙智瑛、楊玉兒、梁漢棋、 謝桂枝、陳 廣、陳兆壎、廖桂芳、羅張依梅、 羅幗英、翁畹君、馬英斌。
第122期 (3)   會 訊   2009年6月8日

理事中山遊
遠叔

 四月廿七至廿八日,理事會同仁偕同家屬逾四十人結伴同行,前往中山張家邊金馬山莊度假。
 金馬山莊是殷實商人黃文傑先生的私人別墅。據知黃先生熱情好客,常接待好友到他那兒遊玩: 凴著李會長是黃先生的知交,我們有緣打擾黃先生了。黃先生非常重視理事們的到訪, 除了指示下屬妥善安排行程,熱情招待,還於廿七日放下公務, 親自趕往山莊和理事們共進午飯和晚餐,並且不辭勞碌地陪伴大家遊覽他的整個山莊。 黃先生的金馬山莊分已發展部分和部分尚待發展,後者佔地面積頗廣闊,如何發展? 還在規劃之中;至於黃先生的別墅,理事門大開眼界了:別墅區共有三棟樓房, 主體建築屬西洋樓房格調,卻典雅樸實,落落大方,至於別的房子,雖較普通, 客人住宿也稱心滿意。別墅區的其他建築,諸如觀景平臺、水池、泳池等都具氣派、 令人心曠神怡。黃先生酷愛花木,因此在廣袤的綠茵上,遍植奇花異卉、珍稀林木, 其中一種自南美移植過來的葡萄樹,竟然在樹幹上長出葡萄,剛好結果,大家摘之嘗之, 大快朵頤。筆者在旁觀察黃先生表情,他並不吝惜樹上少了不少葡萄, 還相當喜歡大家欣賞他的心儀呢。黃先生又喜歡養魚, 他帶領大家參觀養在巨大水池的極珍貴錦鯉和中華鱘及一種叫象魚的稀有魚種, 大家無不嘖嘖稱奇。黃先生好客健談,同行者之中有每事問的科學家曹宏威先生, 他們和李金鐘會長、何景安副會長等人便喋喋不休,投契地交談。
 第一天晚飯過後,主人還燃放孔明燈,表達對客人的歡迎和祝福,想得真周到。 之後,理事們還在主人的家庭影院裏欣賞了一齣由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十面埋伏》, 音響效果極為震撼。
 次日清晨,多位理事帶同老伴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依偎著散步,拍照留念,羨煞旁人。 吃過由主人家廚烹調的特色早點,大家便在主樓的大廳裏,又是卡拉OK,又是彈琴自娛, 又是閒話家常,各得其樂。中午,大家要告別山莊的時候,主人因公務繁忙,不在家裏, 我們可惜不能當面道謝。
 理事們在黃先生的別墅盤桓了兩天。主人家安排的行程充實有序,卻並不緊張, 只覺得優哉遊哉,輕輕鬆鬆,舒心開懷,大有樂而忘返,何日可重遊的感覺。 這真是一次很有特色的理事集體活動。
本會會員應邀出席鑪峰學會之“千歲宴”
通訊員

 4月23日晚,鑪峰學會在灣仔會展中心的君悅酒店宴會大?舉行“千歲宴”,席設 29圍。
 李金鐘會長跟他們素有聯繫,誠蒙邀我會75歲以上會員共36人前往出席盛會。 出席大會的嘉賓有中聯辦副主任彭新華先生、港大校長徐立之等及有名望人士,濟濟一堂。
 晚會於8時開始,由他們的會長致詞,祝賀海峽兩岸自馬英九執政後形勢和緩, “三通”得以實現。經濟交往一片大好!願將來更和諧,發展順利。緊接着有幾位嘉賓相繼講話。
 宴會開始,台上有福建絲竹樂團演出我國民間的名曲:有步步高,十面埋伏及春江花月夜等。
 75歲以上老人,獲贈玫瑰花一枝及由蔣麗莉女士送出的不銹鋼保暖杯一個。
會上大家享受名菜佳餚。氣氛融洽。 宴會至10時結束。
2009年5月份 推介新會員入會熱心會員芳名錄
 

李金鐘(25) 教聯會(23) 何景安 (11) 張國良(4) >楊偉舉 (3)李燕芳 (3)
郭鳳華 (2)姚愛萍 (2) 吳秀英 (1)陳瑞華 (1)趙惠樂 (1)楊桂蘭 (1)
馬 儀 (1)          
註:括號內的數字,表示新年度 (07-08)由九月一日至今的累計
第122期 (4)   會 訊   2009年6月8日

五一二地震一周年訪川小記
何景安

 在四川地震一周年的時候,香港教育界十多位代表獲四川省教育廳同意自費訪問四川, 也許是唯一獲許此際訪問的香港代表團。聽說成都發生一宗流感確診,但我們也沒有改變行程。
 我們的行程包括有:與四川省教育廳兩次會晤,訪問重災區綿陽市的民族中學、 三台縣兩所學校、德陽市中江縣兩所初中,到綿竹市漢旺地區地震災場緬懷訪問等, 行程緊凑,感受良多。
 去年四川地震發生時,香港師生懷著血濃於水的精神,以歷史罕見的速度和熱心捐獻救災, 彙集了約港幣一千多萬元迅速匯到四川,高齡會成員也捐助了約一百多萬港元, 後來還親自編織了“送暖到四川”的數百條毛線頸巾。這次訪問, 就是要把捐款落實到重建災區學校中去。
 各被訪學校都以極大的熱情接待我們一行。特別是民族中學的藏族和羌族學生, 既穿起民族服裝迎接,又獻上哈達和花束。有些山區小學生,開始時有害羞的, 但很快便熟絡了,拍照時便擠得密密的,回答詢問也很大方。
 災區倖存學生在地震後都非常刻苦認真學習,他們在板間課室上課,難有隔音牆, 但並不被側鄰傳來歌聲或朗讀聲所干擾;中午午飯, 排成隊列回到距板間課室數百米外震後仍保存的學校飯堂午膳,學校供應從2元到6元的一頓飯菜, 或者自行洗米再由學校代為免費蒸煮成飯。下課時又排著整齊隊伍按指揮分班離校回家。 有些住得很遠,單程要2–4天,便要在學校寄宿,很久才回家一次。宿舍成危樓, 便擠住在板間房裏。
 最令我們震慄的可算是地震災場的緬懷訪問了。夜幕將臨,我們趕赴綿竹市漢旺地區地震災場, 那是一座原屬十分繁盛的工業小城,是東方汽輪企業所在地, 遇難犧牲眾多的東汽中學就座落這裏。如今,只留下一幢幢危樓、 空蕩蕩的街道和幾位看管城市的人員,全城滿目瘡痍,頹垣敗瓦, 著名的鐘塔的指針仍停在2時28分位置,地下是一個黄菊花砌成的鐘形花環, 指針也是2時28分,我們一行都把上午接到的花束在漢旺災場轉獻給綿竹的遇難者, 我們不禁想到了去年五一二的情景,真太令人難以忘懷和悲痛。